欢迎来到湖南省殡葬协会官方网站

登录| 注册| 入会申请| 会长信箱

【中国首例“冷冻人”丈夫:妻子没死 只是短暂休息】

作者:phpcms|来源:|发布时间:2017-08-17 15:40:01

   8月15日,是妻子展文莲的百日祭,按照济南商河的风俗,桂军民会在太阳落山之后去祭奠,“陪她说说话,放她喜欢听的音乐,带着她喜欢的花,就好了。”

  2017年5月8日,49岁的展文莲因肺癌去世。去世前,她的家人代她完成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,决定在死后接受一项人体冷冻手术,将她的遗体存放在容积2000升、零下196℃的液氮罐内——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本土首例人体全身冷冻术。

  49岁的桂军民是济南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,一向健康的妻子突然患上肺癌后,他的生活骤然改变,得知妻子疾病无法治愈后,他将妻子送进临终关怀医院,机缘巧合接触到人体冷冻技术后,他没有经历太长世俗观念的挣扎。

  夫妻俩都很赞同遗体捐献,觉得人走了,“总得给社会留点什么,能用的全给人家用了,用不了的剩下骨头架子,给送到学校的解剖室去,挂那儿也行。”

  “未来的技术,我们只能期待以后的事情了。即使活不过来,也可以为医学做一点贡献。”桂军民对澎湃新闻记者说。

   澎湃新闻: 有报道提到,妻子痊愈无望后,你将她转去了临终关怀病房,觉得:“人要走也要走得有尊严”,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样的想法呢?

  桂军民: 之前有接触过临终关怀,我的父亲突然发病去世了,那也是采用这种办法,当时咨询医疗专家,他们说现在的技术,保证生命体征是没问题的,但我们觉得医疗专家都已经判断没有希望了,现有的基础条件下,还不如让她安安静静的,不要受罪。

  澎湃新闻: 你之前听说过人体低温保存吗?

  桂军民: 听说过,最早就是作家杜虹冷冻头颅。只是一闪念而已,我们当时想,要是能做这个多好,两口子都这么着,觉得这辈子没有待够,下一辈子还待着。不过看了报道,感觉我们的经济实力、技术条件达不到,也联系不上相关机构,还有当时人也没有到那个地步。

  选择这个(人体冻存)是很偶然的事情。我们转到舒适病房(临终关怀病房),刚巧科室主任对生命的认识比较独到。我们在一块儿谈心,自然就聊起这个话题了,他建议我可以去了解一下。我和银丰前前后后接触了三四十次,去实地看过,与项目负责人聊过,我非常地认可。其次,我和妻子都非常赞同遗体捐献。我们觉得人走了,总得留点什么,我还曾和她开玩笑说:“你把我遗体给捐了,哪能用的全给人家用了,用不了的剩下骨头架子,给我送到我们学校的解剖室去,放那儿挂那儿也行。”

  澎湃新闻: 你曾说过不喜欢传统殡葬,觉得没有人情味,为什么这么说?

  桂军民: 我和我的妻子想为这个社会留点什么,做点贡献。人即使是死亡的,我们身上的东西还都可以用。而火化了,就什么都没了。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,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,我想是不是可以选择死后的处理方式。

  澎湃新闻: 当听说可以把这个技术用在妻子身上的时候,你是怎么想的?

  桂军民: 我心里面是充满感激之情的,同时觉得那我们就尽全力去配合好了,把这个事情做好。他们把技术存在的问题,将来的发展方向都告知我了。至于未来的技术,我们只能期待以后的事情了。我们觉得有这种希望就要去争取,即使活不过来,也可以为医学做一点贡献。平常她身体非常好,忽然查出来癌症,前期还没有任何症状。即使她将来不复活,如果对疾病的研究有帮助,那我们也觉得值了。我们也想通过这件事情给大家提供一种选择,敬待生命的选择。

澎湃新闻: 据报道,你也加入了生命延续计划,为什么这样选择呢?

  桂军民: 首先,我非常认可。第二,很现实的,我也想万一她醒了呢,总得有个伴儿吧,总得要有个认识的人。我留下来我觉着挺好,至少还能陪陪她,至少还跟她有共同的记忆。

  澎湃新闻: 你有想过未来的场景吗?

  桂军民: 说实话,在我有生之年可能是看不到的。不一定要我看见,下一代人可能看见,或者下几代人看见。不管是谁看见,只要证明这个选择没有错误,人体冷冻事业上我们也做了该做的事情,对社会有益,对她本身也带来一些益处。至于以后的事情,不好说了,我们不知道以后科技发展到什么地步。

  澎湃新闻: 你如何看待生命与死亡?

  桂军民: 我觉得生命的存在,是多种形式的。一个人不是说没有呼吸心跳就是死亡,那只是医学上的判断。我觉得人还是要有点精神,到现在为止,我不认为她离开我了,我认为她只是短暂地告别了我们,偷了个懒而已。


Copyright © 2010-2018 www.hnbzx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2024809号-1
湖南省殡葬协会网 版权所有
湖南颐养在线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
湘公网安备 33100302001059号